时间:2023-10-16 15:49来源:新闻传播系 【字体:

  当收到杭州亚运会闭幕式演职人员邀请函时,他感到“很意外”。

  闭幕式上,当走在巡游的花车方阵中,用自己的表演迎接全场观众的喝彩和掌声时,感受到国家荣耀的他热血沸腾又“小有遗憾”。

  10月10日上午,从杭州回到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的21级戏剧影视表演1班的刘辉煌,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亚运之旅。

  亚运会闭幕式

  六分钟“亚运时间”

  10月8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

  晚上9时03分,数字火炬手在远方散成满天星光后,刘辉煌与身边的同伴们载歌载舞,从幕后走到了体育场的舞台中央。此刻,在全场《同爱同在》的大合唱中,走在代表六个办赛城市之一——浙江金华地标性景观的巡游花车中,刘辉煌和身边的伙伴一起,齐声高歌,和现场观众以及运动员代表一起,为这场盛会画下圆满的句号。

  “从上台到迅速离场,我们共用了六分钟。”刘辉煌介绍,他所参演的“花车巡游”向全世界彰显了“信义和美、拼搏实干、共建图强”的时代金华精神。六辆各具特色的城市花车也展示着一幅进行的“亚运地图”,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和浙江的新时代魅力。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断地向观众挥手致意,全场观众和运动员的喝彩和掌声让我热血沸腾,大家都在互相招手欢呼。”刘辉煌说,在这一刻,他感受到了舞台独有的魅力。

  亚运会闭幕式排练中

  为了在舞台上展示自己这短短的六分钟,刘辉煌用了八天九夜的时间进行排练。

  从一开始的好奇兴奋到后来的枯燥练习,疲惫渐渐地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刘辉煌也不例外,每天机械性地重复脚下的点转和波浪鼓的转动,细节不到位以及需要和队友的磨合,都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他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动作细节不到位他就多多练习,多多请教;团队之间有摩擦他就多沟通交流,找出问题的关键。

  最终,他和队友们共同呈现出属于他们的六分钟“亚运时间”。

  刘辉煌的“小遗憾

  对于自己的“亚运时间”,刘辉煌激动之余,还是感觉“小有遗憾”。

  金华花车表演队的主题为“花香蝶自来”,节目由十八名身着蝴蝶服饰的美丽少女和包括刘辉煌在内的二十名摇动拨浪鼓的年轻小伙合作完成。

  “拨浪鼓”是改革开放初期,金华人民走南闯北、不畏艰辛、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见证了金华人民鸡毛换糖、敢为人先的可贵品质。作为“拨浪鼓”演员,刘辉煌遗憾在舞台上还是没有展现出自己最好的那一面,他认为自己在鼓点的转动上还能做到更好。

  此外,虽然身在亚运会闭幕式现场,但刘辉煌遗憾自己因要表演而没有目睹开幕式闭幕式的全过程。而由于全部时间用来排练,刘辉煌虽然身在杭州,却一场亚运会比赛也没看过。

  最让刘辉煌感到遗憾的是,他最喜爱的康辉老师当时在闭幕式后台为观众播报,他因为自己在舞台上表演而错过了与康辉老师合影。

  不过,刘辉煌说,遗憾本身就是常态,“但自己必须向前看,用奋斗和努力弥补昨日的遗憾”。

  用实践成就梦想

  刘辉煌说,像亚运会闭幕式这个拥有着近七万名观众的大舞台,为每一个演艺工作者所向往。有一天,刘辉煌的朋友偶尔看到了亚运会招募演职人员的消息,便鼓励他去试一试。

  “我既激动,又紧张,认真准备并递交了自己表演录像等资料。”刘辉煌说,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筛选,他最终如愿以偿获得了亚运会闭幕式的参演资格。那一刻,他感到既幸福又“有点意外”。

  但在老师的眼中,刘辉煌能够成为亚运会闭幕式的演职人员并不意外。

  勤奋、认真、求知,是老师对刘辉煌的评价。在课上,刘辉煌总是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学习;在课下,也会争分夺秒的寻找机会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参演话剧《今夜星辰》

  在学校里日复一日的学习、钻研、锻炼,刘辉煌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话剧表演——《请你对我说个慌》。

  “当我第一次登上学校舞台时,虽然紧张,但更多的是喜爱。”刘辉煌一边回忆一边感慨,“第一次站在舞台难免会紧张,但有了第一次便会有无数次,每一次都使我更加自信。”

  随后,刘辉煌参加了许多场比赛,其中《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站在中国的大地上报道》等作品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赛事一等奖。

  “我于学校学习技能,于学校实践于舞台。”相比亚运会这个大舞台,刘辉煌反而对学校报告厅的舞台印象更加深刻,“学校报告厅相对于外面的大舞台,虽然不够标准,但是就是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承载了我的求学生涯。”

  谈起自己的梦想,刘辉煌希望自己在舞台上的每一次展现,都能够引得观众喝彩。他认为,梦想的意义在于实践,如果光有目标和方向不去实践,那只能叫空想或纸上谈兵,正如像他座右铭所说的一样:“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们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时要坚持自己的准则,脚踏实地,树必须要扎的更深,才能更接近阳光。”这是刘辉煌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

  (文/柴隽琪 图/刘辉煌)


   “新传播”是新闻传播系下的学生社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旨在通过新闻采访实践,在锻炼和展示学生的新闻策划、采访、写作以及编辑制作能力的同时,讲好学院故事,呈现学院精彩。欢迎学院广大师生提供报道线索或者积极投稿。

 



编辑: